中心主任

孙祥娥,女,1970年生,博士后,教授,油气信息探测与仪器装备专业博士生导师,信号与信息处理等专业硕士生导师。1992年毕业于江汉石油学院获工学学士学位;2000年毕业于江汉石油学院获工学硕士学位;2007年毕业于成都理工大学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专业博士毕业,获工学博士学位;同年进入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博士后工作站工作。

主要研究方向:现代信号处理方法及应用研究,语音信号处理方法及应用研究、地震信号处理方法研究,地震波速度求取方法研究,各向异性介质参数求取及应用方法研究、VSP数据处理方法研究及应用等。

先后主讲了本科生和研究生的《现代信号处理》、《数字信号处理》、《C语言程序设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数据结构》、《MATLAB程序设计》等十余门课程,并担任国际留学生《数字信号处理》的全英文教学;指导本科生毕业设计累计300余人,指导硕士研究生30余人、博士研究生3人,其中多人获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主持完成或参加教学研究项目多项,获得湖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二项,中国石油教育学会教学成果一等奖一项,长江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二等奖各两次等多项奖励;教学质量优秀,多次荣获长江大学“教学质量优秀教师”称号。

在科学研究方面,长期从事信号处理方法研究以及实现,并将其应用于石油地球物理的信号处理当中,作为主要成员参与完成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复杂油藏地球物理配套技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项目《大庆徐家围子井地联合勘探技术现场试验》,做为项目负责人完成中石油东方物探《基于井地联采数据的各项异性研究》、中石油大庆油田《井中VSP地震资料保真处理技术流程及质控方法研究》、中石油华北油田《古潜山三维地震观测方向对成像速度影响分析》等多项横向科研项目,科研经费300多万元。所研究的各向异性参数求取方法在油田获得较好评价,地震波速度求取方法得到专家肯定。先后在《计算机科学》、《石油地球物理勘探》等国内外主要学术刊物上以及国际行业会议公开发表论文70余篇,EI检索十余篇,出版教材3部。

 

中心常务副主任

吴爱平,男,汉族,中共党员,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长江大学电子信息学院副院长。

研究方向:地球物理勘探方法与仪器,信号与信息处理。

教学工作:主讲《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VHDL与可编程逻辑器件》、《感测技术》等本科生课程;主讲《现代检测技术》、《测控网络与现场总线》等研究生课程,曾荣获长江大学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三等奖和长江大学教学质量优秀奖。

科研工作:研究的课题聚焦在将先进的电子信息技术和处理方法应用到地球物理勘探开发装备中,在长期的科学研究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地球物理方法与仪器、信号与信息处理的研究方向。先后主持和参与各类纵横向科研课题20余项,其中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主持国家实验室基金项目2项,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任务1项,主持教育部教研项目3项,主持省教育厅重点科技项目1项,省教育厅教研项目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获批国家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5项;在国内外期刊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SCI检索6篇,EI检索论文6篇,参编专著1部,参编教材4部。曾获“十二五”长江大学科研百人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