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大学电工电子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承担长江大学石油与天然气学科及其相关理工学科的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任务,现有专兼职教师共42人,其中正高级12人,副高级职称12人,高级职称占比57.1%。成员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2人,另有2名教师为在读博士,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比52.3%,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占比40.4%,已形成一支德才兼备、结构合理、理实互通、石油和电子融合的实验教学师资队伍。

中心面积达4223平方米,既有电子技术实验室,EDA实验室,电工技术实验室等基础性实验室;又有Sercel地球物理仪器与地震信号处理实验室,石油仪器实验室,过程控制实验室,电气与能源实验室等石油特色实验室。中心设备总资产达2763万元,仪器设备4088台套,实验条件和环境大大改善。中心面向学校17个本科专业,开出实验课程42门,实验项目220个,年服务本校学生3000余人,年均教学工作量11万人时,专业覆盖面广、学生受益面大。

中心教师积极开展教学研究与改革,承担省部级以上的教学研究和质量工程项目30余项,其中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1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7项,承担校级教学研究项目10项;发表教学研究论文61篇,出版教材、专著26部;创建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获得湖北省高校教学成果奖3项,建设省级精品课程4门,建设省级品牌专业2个,获批湖北省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项目1项,湖北省普通本科高校‘荆楚卓越人才’协同育人计划项目1项,2项创新性实验项目入选由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联席会电子学科组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电工电子创新实验》一书,在全国推广,4项成果入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联席会电子学科组编审的电工电子实验教学建设成果集萃。

中心的改革与建设促进了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高。中心教师按照学校的人才培养定位,在教学过程中坚持“筑思政理念、夯电子基础,扬石油特色”的实践教育,切实加强学生基本技能、工程能力、综合素质和创业创新意识的培养。近三年来,学生承担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计划项目26项,在国家级以上学科竞赛中获奖495项,其中2024年中心指导的《页岩油藏二氧化碳驱油封存优势窜流通道识别及调控优化》荣获挑战杯“揭榜挂帅”专项赛道特等奖;第十四届“挑战杯”秦创原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净管卫士——智能可变径油气管道清洁检测机器人》荣获挑战杯金奖,《碳埋深井——二氧化碳封存卡脖子技术攻坚者》、《“仪”探究竟——油井健康智能测控领跑者》荣获挑战杯银奖。这些奖项无不反映了石油和电子融合的成效。在此基础上,中心指导的毕业生到国内“双一流”高校继续深造,或者到石油行业为国家能源事业发展添砖加瓦。

(2025年5月)